智力低下是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水平和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本病可作为单一的临床征象出现,也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与其他涉及大脑发育受损的躯体疾病并存。
智力低下的病因繁多,至今尚有不少病因不详,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但由于生物医学、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多数智力低下者由社会的负担变成社会的生产力量,改变了对他们发展潜力估计过低的倾向及悲观的态度。治疗原则是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无论何种类型、程度或何种年龄的患者均可施行,当然重点应是儿童,并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内容涉及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方面。按照疾病不同的严重程度判定不同的训练目标,无论一般生活自助能力,日常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训练都特别要强调个别化。
对智力低下儿童的训练,目的是使他们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好的适应生活,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为正常儿童,否则家长会感到失望、受挫。对孩子始终抱有希望,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放弃”。
不管孩子起点有多低,都应该尊重孩子的现有水平,从现有水平做起。教学的内容首先应该是生活上,适合生活环境所必须的,而不是从知识系统上看是必须的。学习的步子应适合孩子的水平,开始时步子要小,使孩子在成功的基础上前进,这样孩子总能有一种成功的愉快感。
要多给表扬,而且要马上就给。表扬内容、方式和程度要随孩子的行为而有变化,不要只用一种。表扬可以是物质上的,如一块糖、一包葡萄干(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如口头表扬等。
每次只训练一项行为项目,学会了再进行下一项。在训练时要孩子集中注意,有积极学习心境的时候再进行,不要勉强孩子,否则学习效果不佳。学习一项行为项目速度要慢,要有过渡,不感到突然。训练一次时间不宜过长,以维持孩子的兴趣。每天训练要定时,形成习惯,环境要安静。学习课堂上可以订立几项行为准则(如不许“大声嚷嚷”、“不许打人”等),谁犯规,应马上予以纠正,所有的人态度应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减少类似错误。
通过重复来学习知识。智力低下儿童学习知识时重复的次数是正常儿童的几倍或几十倍,才能使印象储存到大脑里去。注意用实物、图片进行教育,教具最好有两套,家长用一套,孩子用一套或共用一套,常对孩子说话,最好是说话伴有动作,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允许孩子用手势,但应鼓励孩子发音,如果孩子有发音,立即给予表扬。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次只吩咐孩子做一件事,如果吩咐的事情多了,孩子会听不懂。不要包办,根据孩子的水平交给其能胜任的“任务”,以免失败,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求于家长时,要耐心倾听,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不要过分迁就,这样会使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不要粗暴对待,应等孩子平静下来,详细了解情况后,做出公平处理,不提倡体罚。